经何家彦(ID:ihejiayan)许可转载
有句话说得好,谁的青春不迷茫?
别说青年,就是中年人也常常陷入迷茫。
然而,有的人却在迷茫中迷失了自己;有些人走出迷茫,闯入新世界。
前者被称为普通人,后者被称为专家。普通人还处于迷茫之中,而专家则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,或者正在走向巅峰。
今天我们就从三个层面来谈谈应对困惑的方法。你在这三个层面所做的选择,将决定你人生的高度。
3个关卡由易到难,可操作性很强,一定对你有用。不管你以后做什么,花在上面的时间都不会浪费。
第一层次:生活在困惑中
养成良好习惯,重塑底层系统
当一个人变得迷茫的时候,往往是从无聊开始,然后慢慢陷入焦虑,然后恐慌,最后变得越来越痛苦。
如果你麻木了,说明你迷茫了太久,已经放弃了挣扎,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。
如果你想改变这种现状,那么下面的内容对你来说将会非常有价值。
当你决定改变时,不要着急。不要指望一下子就摆脱混乱,那是第三层的东西。现在,专注于第一级并做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。
请从今天开始做三件事:
(1)将闹钟调早10分钟;
(2)睡前做10个俯卧撑(或仰卧起坐);
(3)每天阅读10页书。
你只需要做这三件事。不需要做任何其他的事情,也不需要做更多的事情。时间不需要太长,一个月就可以了。
大多数人在迷茫的时候,并不是没有努力去改变,而是失败了。最大的原因就是“贪太多”两个字。我们不要贪图更多,仅此而已。
为什么我要你做这三件事,而且只做这三件事?
因为,这三件事分别代表着规律作息、坚持锻炼和不断学习。它们决定了你如何有效地管理你的时间、你的身体健康以及你进步的可持续性。
提前10分钟起床,意味着你不用像打仗一样洗脸、刷牙、化妆、吃早餐、赶地铁。早上你可以更放松,化更精致的妆,吃更仔细的东西。而且,提前5-10分钟到达公司会给老板和同事带来与同时到达完全不同的感觉。
每天做10个俯卧撑,坚持下去,你的肌肉就会改变。而且,你可以轻松完成任务并获得快感,而不是设定100个俯卧撑的目标,却没有完成,每天都感到内疚。
每天看10页书,一个月只需读一本书,你就会获得新的知识或灵感。而且只看了10页,不累,可以精读。
记住,不要贪心。我们做这三件事并不是为了它们本身能够带来的好处,而是为了一个更重要的目的:
养成良好的习惯!
如果你在第一个月坚持下去,你会感到一种成就感,而且会感觉很简单——因为它确实很容易做到。
现在,你尝试第二个月,也许会增加一点重量。例如,晚上提前12分钟放下手机;睡前做12个俯卧撑;每天阅读12页书。
如果第二个月坚持的话,可以尝试第三个月、第四个月……
习惯的改变不在于强度,而在于坚持。
不管改变有多么彻底,你都可以从一个完全在你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很小的地方开始。
习惯是你的身体和思想运作的基本系统。当你养成一些好习惯,一切都会慢慢好转。
这个层面的核心点是循序渐进,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,避免有过高的目标。只要小就没事。
第二级:对抗混乱
提高从身体到心灵各方面的技能
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·乔布斯年轻时非常迷茫,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。想了想,他就去学书法了!
要知道,乔布斯的国家是美国,他们学的是英语,所以书法有一定的用处。
所以在接下来的10年里,这些知识除了在写情书时突出风格之外,没有多大用处。
那么,乔布斯为了克服困惑而练习书法的时间是否被浪费了呢?
并不真地。
据乔布斯几年后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的回忆:
“十年后,当我们设计第一台 Macintosh 电脑时,我想起了这一点。我把我学到的所有东西都设计到了 Mac 中。这是第一台使用漂亮的 A 电脑打印字体的电脑。
其实就像乔布斯练书法一样,有很多东西现在看来没用,但将来一定会对你有帮助。
如果你很困惑,不知道该怎么做,你至少可以开始做一些绝对肯定会出错的事情。
例如:
演讲、写作、书法、PPT、外语、编程、心理学、经济学、财务管理、企业管理、时间管理、思维导图、广告设计、营销技巧、商务礼仪、着装规范、(女生)化妆……
烹饪、茶道、品酒知识、时尚穿搭、理财知识、营养搭配、养生保健……
吉他、合唱、民乐、素描、插花、舞蹈、陶艺、雕塑、剪纸……
羽毛球、网球、高尔夫、篮球、瑜伽、滑板、跑酷、游泳……
和第一级的要求一样,不要贪太多,选择其中一两个开始学习(匹配类别1-4,每个类别只选一个)。
而且,要想学习,就必须静下心来,认真仔细地学习,努力学好、掌握一门学科。不要捡起这个然后扔掉那个。
当你开始做这些事情时,困惑就会显得不那么痛苦,甚至你可能已经忘记了困惑。更重要的是,你的人生方向可能就隐藏在这些技能之中。
当你发现自己在学习以上一项技能并取得快速进步时特别快乐,也许那就是你未来应该追求的方向。
或者虽然你很喜欢,但是你的进步很慢,也没有关系。只要把它当作一种爱好,一直做下去,调整自己的生活,就会让你快乐很多。
第二个层面,我们还需要运用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。
不要被“四象限法则”这个名字吓倒。其实很简单。只需列出你想做的事情,然后根据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将它们分为四个区间。
第二层次的事情主要涉及上图中第二象限(左上角区域):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。
这些事情对我们的未来非常重要。但由于时间太久远,或者短期内根本没有效果,很容易被我们的健忘症害死,或者被拖延症拖死。
根据时间管理法则,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,应该制定明确的计划,并坚决按步骤执行,才能治愈健忘症和拖延症。
这个时候,我们在第一层培养的好习惯就派上用场了。
用你的好习惯培养一些新的技能,让你从身体到心灵、从内到外焕然一新,准备好面对更高的挑战。
第三关:告别混乱
打破死循环,解决根本问题
第一、第二层次让我们知道如何面对困惑,过上更好的生活,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。
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应该做什么,困惑迟早会困扰你。
那么,在第三个层面上,我们来谈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混乱的问题。
混乱的本质是战略目标不明确、战略路径缺失。用人类的话来说:我要去哪里?我怎么去?
第三个层次,我们重点解决“我想去哪里?”的问题。 (请参阅第一层和第二层“如何到达”)
这里我从浅到深提供三种方法,大家可以综合运用。
顾名思义,标杆法就是寻找人生的标杆,或者榜样,并向他学习。
我们不知道该走哪条路,往往有两个原因:一是不知道有哪些路,二是不知道这些路上有什么风景和荆棘。
这个时候,我们就可以看看那些我们敬佩的成功人士。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?他们的路上情况如何?他们怎么离开的?
我之前提到过我每天读10页书。当你迷茫的时候,你最需要读的书就是名人传记和企业家的创业故事。
读名人传记的好处是可以看到世界上有哪些路,路上的风景是什么样的,别人是怎么走过的。
小米创始人雷军因为看了《硅谷之火》,激动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,决心走上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道路。这次旅行是一生的旅程。你工作得越多,你就越努力,你工作得越多,你就越成功。
请立即前往京东、淘宝、亚马逊、孔夫子旧书网搜索“名人传记”,或前往离您最近的书店选购您喜欢的书籍。
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欢谁,那就选名人,比如乔布斯、马云、雷军、稻盛和夫、巴菲特、马斯克等;或著名企业,如《腾讯传》、《麦肯锡传奇》、《华为传》、《可口可乐的故事》等。
当你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时,最好的办法就是跟随智者。
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专业和职业,但值得我们选择的只有三类:我喜欢的、我擅长的、能赚钱的。如果这三个标准都不满足,那么你绝对不应该选择。
最好的选择是满足这三个。如下图:
如果你喜欢它并且赚很多钱,但如果你不擅长,人们就不会想要你。他们必须等到你具备“擅长”的能力。
你喜欢,也擅长,但如果不赚钱,你就只能穷苦快乐,甚至可能养活不了自己。
你很擅长,赚了很多钱,但如果你不喜欢,你就会越来越不舒服,逐渐开始怀疑生活,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。
满足所有三个维度就更困难了。该怎么办?
我的建议是采取六个步骤:
1、首先列出所有职业(专业)的清单;
2.从中选择您最喜欢的;
3、潜心钻研,精益求精;
4、找本领域的工作基于“有点擅长”;
5、不断练习,变得非常擅长,成为该领域的专家;
6.利用你作为专家的专业知识赚很多钱。
使用这个六步法,短期内,你可能会损失一些你现在能赚到的钱,或者你可能会很累(如果你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话)。
但从一生的角度来看,这是最合理的路径,也是最容易保持前进动力的路径。
因此,这并不是一条适合所有人的道路。只适合能承受短期损失或能吃苦的人。
有一种最常用的战略选择工具叫SWOT分析,它从四个角度分析问题:公司或个人的优势、劣势、外部机会和威胁。
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某个行业/工作,请拿一张纸和一支笔写下四个标题:优势、劣势、机会和威胁。
然后,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和自己的职位/公司/行业的情况,在标题下填写您的分析结果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。
这种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,因为它需要一定的思维和分析能力。
你需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准确的认识,对市场机会和风险有更系统的判断。思维分析能力强的朋友不妨一试。
总结
我们总结一下上面的内容:
首先,我们必须认识到,困惑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问题,它是社会的通病。当你发现每个人都和你有同样的问题时,是不是感觉好多了?
其次,应对混乱,有三个级别的选择,从易到难:
第一级:生活在困惑中。
我们需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,培养良好的习惯,重塑底层系统。
第二个层次:对抗混乱。
我们可以做一些永远有用、永远不会出错的事情,让我们以后无论做什么,都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,从身体到心灵。
第三关:告别迷茫。
我们需要找出困扰我们的终极问题是什么,弄清楚我们未来的道路是什么,打破迷茫的无限循环,立即解决根本问题。
好的,感谢您耐心阅读本文。愿你找到一生挚爱,不再迷茫。
参考:
1.《小习惯》,史蒂芬·盖斯,江西人民出版社,2016年。
2.《北京大学毕业演讲》,胡适,1932年。
3.《只要爱一点》,李敖。
4.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,史蒂芬·柯维,中国青年出版社,2015年。
5.《打破自我标签》,陈沪平,电子工业出版社,2016年。
6、“有权势的人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模式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?” ”,谢春林,知乎,2018 年 11 月 23 日。
7、《摩西奶奶回信鼓励渡边淳一弃医从文》,马成俊,《大河报》,2014年5月5日。
*作者:何家彦,曾在政府工作,后创办咨询公司,现为顾问、公众号撰稿人。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、共青团中央、图书、读者、洞察等转载,网络阅读量超千万人次。专注于提升你的思维和认知,写出人生成长的方向、动力和技巧,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。公众号:何家彦(ID:ihejiayan)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
是时候做出改变了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885-health.com/html/tiyuwenda/9288.html